宗树人教授在CASI可持续发展论坛呼吁将社会维度纳入亚洲气候转型进程

以“构建亚洲转型金融生态系统能力”为主题的CASI可持续发展论坛于9月12日成功闭幕。香港大学宗树人教授在会上发表题为《公正转型中的社会考量与风险》的主旨演讲,呼吁可持续金融各界系统地将社会公平因素纳入亚洲向低碳经济的转型进程中。

9/29/20251 分钟阅读

9月12日,以构建亚洲转型金融生态系统能力为主题的CASI可持续发展论坛于香港绿色周最后一日成功闭幕,进一步巩固了其作为推动区域可持续金融合作关键平台的角色。香港大学宗树人教授在会上发表题为《公正转型中的社会考量与风险》的主旨演讲,呼吁可持续金融各界系统地将社会公平因素纳入亚洲向低碳经济的转型进程中。

本次论坛吸引了来自40个司法管辖区的150余名现场嘉宾及近300名线上参与者,显示出各方对气候金融议题的跨境关注度日益提升。讨论围绕可信转型金融框架的三个核心支柱展开:健全的转型规划、强化的披露标准以及创新的金融工具。

演讲中,宗树人教授借助其在亚洲多地开展的人类学田野调查,揭示了本地区脱碳路径中的一个关键矛盾:虽然绿色基础设施项目(如电池关键矿物矿山、可再生能源水坝)对全球气候目标至关重要,但它们常常给当地社区与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包括搬迁安置、生计受损和文化侵蚀。他警示道,若过度侧重技术和市场解决方案而忽视社会经济公平,可能加剧不平等、引发社会动荡并阻碍转型努力。宗教授以近期荷兰农民抗议和智利锂矿项目遭遇社区抵制为例,说明自上而下的转型方式已引发反弹。

宗教授强调公正转型理念,主张在项目规划和融资决策早期就将多利益相关方参与机制制度化。他列举了蒙古奥尤陶勒盖矿业项目和西班牙煤炭产业有序退出等积极案例,表明与当地社区、工会和原住民群体进行包容性对话,能够带来更公平的结果和更高的公众接受度。

为使资金流动与社会韧性相协调,宗教授呼吁投资者、监管机构和开发商将透明利益相关方协商、社会尽职调查和本地利益共享等原则嵌入转型金融框架。他进一步建议,针对金融专业人士的能力建设项目应同时纳入社会影响评估工具与环境指标。最后,他将气候转型界定为一项根本性的人本事业,强调其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碳与资本,更取决于其培育包容性经济、为最脆弱群体创造共享繁荣的能力。

本次论坛由可持续投资能力建设联盟、香港金融管理局基建融资促进办公室、港大经管学院赛马会企业可持续发展全球研究所及CFA协会联合举办,并得到众多行业与学术合作伙伴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