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树人教授随“高质量发展看陕西”港澳代表团赴陕考察 推动文明交流与民心相通
2025年4月 3 日至 5 日,香港大学社会学系及香港人文社会研究所教授宗树人(David A. Palmer)应邀参加“高质量发展看陕西”港澳代表团活动,实地考察陕西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的成果,并围绕“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民心相通”议题,与地方领导和学者深入交流。
4/9/20251 分钟阅读




2025年4月 3 日至 5 日,香港大学社会学系及香港人文社会研究所教授宗树人(David A. Palmer)应邀参加“高质量发展看陕西”港澳代表团活动,实地考察陕西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的成果,并围绕“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民心相通”议题,与地方领导和学者深入交流。
来自香港和澳门的四十多位专家学者、企业界代表和青年领袖共同组成代表团,深入西安等地,围绕文化、教育、科技、乡村振兴和生态保护等主题开展参访和座谈。宗教授作为香港学界对“一带一路”倡议中“民心相通”研究的代表人物,在多场活动中分享了他对跨文化交流和人文互鉴的见解。


4月4日,陕西省委书记赵一德与“高质量发展看陕西”港澳代表团一行座谈。赵一德代表省委省政府对代表团成员长期以来给予陕西的支持帮助表示感谢。宗树人教授出席本次座谈会。




宗教授长期致力于研究中国宗教、文化全球化以及跨文化社会关系。他指出,过去十年“一带一路”的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已取得显著成果,未来更需要注重“软联通”——即在人文、宗教、教育等层面的深入合作。“香港可发挥桥梁作用,推动内地企业与东南亚等地社区开展更具人文关怀的合作模式,提升中国项目的本地接纳度。”
他强调:“民心相通不是单向度的文化输出,而是建立在相互理解与尊重之上的多层次交流。”他还介绍了他领导的“全球中国与在地文化”研究团队在老挝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田野调查和社区参与的实践经验,提出加强本地文化研究和社会关系建设对于“一带一路”项目成功至关重要。
在4月3日于西安交通大学举行的“港澳代表与陕西高校师生座谈会”上,宗树人教授指出,香港在国家“走出去”战略中具有独特优势,特别是在文化多元、社会组织经验丰富以及青年人才交流方面。


在与多所高校学生代表的互动中,宗教授特别强调青年在全球文明对话中的角色。他呼吁应鼓励更多香港及内地青年参与“一带一路”国家的田野调研与服务学习项目,“通过亲身经历,培养他们的跨文化理解力、社会责任感和全球视野。”


为深化落实 2024 年陕粤港澳活动期间达成的合作共识, 陕西省港澳办会同香港新质企业家联合会、 香港骊山有限公司,组织“高质量发展看陕西”港澳代表团赴陕活动。此次活动旨在加强陕港澳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索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活动不仅加深了港澳与内地在发展理念和政策层面的互信,也为学者、企业界与青年之间搭建了新的合作桥梁。宗树人教授的积极参与与学术分享,展现了香港学术界在推动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及“一带一路”人文交流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关报道:https://www.shaanxi.gov.cn/xw/sxyw/202504/t20250406_3485591_wap.html
宗 树 人
网站地图
人类学家 香港大学香港人文社会研究所暨社会学系教授
关于
Copyright © 2025 David A. Palmer.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络邮箱
学术著作
各类资源
团队与学生
最新动态
研究项目
版权所有:宗树人 David A. Palmer
首页